从“蚁族”到“工蜂”
媒体与社会生活之中,因而很容易湮没了公共知识分子的话语权,为“社会良知”的话语表达造成了新的困境。《工蜂》之大学刘昕亭:最近又到考博季,我推荐准备考博士的师弟师妹们先读读您这本书,了解一下青年教师的基本生存现状。我觉得这本书可能比《蚁族》更甚,打破了人们一厢情愿的想象。这个想象是关于教育、关于大学的。在美国有一个政治很不正确的笑话讲,你去问那些新移民们打算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黑人告诉你,要靠民权运动!拉丁裔说,打工,不停打工!亚洲人会说,要上常春藤!这个笑话揭露的是美国种族沙拉酱的残酷现实,但也提醒我们,亚洲人对教育的这种崇高信仰可谓矢志不渝———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可是今天我们调侃地说“知识改变命运”,是因为更多的知识,非但没有让我们的生存变得更好,反而更坏了,朋友们都说“学术穷三代,读博毁一生”。我很想知道,您作为一个学院中人,如何看待大学教育在今天中国社会所处的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