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蚁族”到“工蜂”
大力气、下真工夫,沉下心来做大量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同时将在社会调查中所得的一些感悟呈现出来,试图对国计民生有所影响,并引发社会的共鸣与思考,然后重回学术寂寞。可以说,在整个团队,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尽绵薄之力促进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学术动力的最大源泉,并得到所有成员的高度共识。《工蜂》之青年刘昕亭:很有意思的是,我的导师(60年代生人,80年代留校工作)跟我回忆,他们当年还是“青椒”的时候,也是没房子,穷到死。那时候是分不到,现在是买不起。其实陈平原老师的访谈也提到这一点。所以我觉得大学青年教师的惨淡生存,是今天整个中国青年共同的焦虑与困难,我不知道您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就是所谓的“工蜂”问题,其实是中国青年的普遍状况,不分行业。廉思:“工蜂”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除了现象本身或者是新词语所引起的好奇心外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