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南宋文化转向内在了吗?

”。包伟民先生也指出:“尽管到宋代儒学开始呈现‘为己之学’的新特征,但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特征并未变化,……参与国家政治,应举出仕,正是精英们主要人生价值之所体现。”即使是被作者称为道德保守主义者代表的赵鼎,其在任职宰相期间对金的态度也不是保守退让,而是主动抗争,不仅劝说高宗亲征,还积极支持对金采取强硬态度以保持南宋的地位。第三,在南宋社会,政治对文化的影响具有决定作用吗?文化对政治不会产生反作用吗?作者认为由于南宋君主权力的加强,文化受到君权的控制,士大夫也无法取得在北宋时同等的地位和发言权。作者没有注意到在每个朝代建立的初期,都会产生集权的一面,无论是南宋之前的北宋还是之后的元明清各代,在初期的集权过后是中期的震荡和后期的松弛。所以没有必要强调南宋社会是一个君主独裁的特殊时期,北宋初期的集权是最好的说明。而作者所论述的南宋政治包容性也给了我们另一方面的提示,即政府控制力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