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视野中的“80后”文学
相互挤压,不如营造良好的文学生态环境,创建关怀培养“80后”作家的保障机制。文学奖是年轻人重要的“出场仪式”,国内文学“新人奖”逐渐涌现,希望能从其他地域的经验中得到启发。以欧美、日本的“80后”文学为借镜,更值得我们去辨析的是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就像笛安在《都市青春梦》(这是2012年3月,笛安在东京早稻田大学文学院主办“亚洲青少年流行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中,一方面强调“青春”是世界性的主题,写作就是选择恰当的形式把这一普遍性的主题“推向极致”,“跨越文化差异的壁垒”而“在所有人的心灵激起深刻共振”;另一方面,她又强调中国社会的“断裂”:“我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剧变,种种商品化之后各种光怪陆离,可能独属于中国的景象”,“中国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跟父辈们成长背景的差异,要远远大于一些发达国家中年轻人跟父辈的差距”,这种“断裂”在文学创作上的显现之一则是:“那些出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家们,他们的代表作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