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系统时代”中的欧美“80后”文学

、辨认与揭露。在布拉米的文本中,创伤是绝对的,是先于文本而给定的,文本的内容则是创伤的治愈(或无法治愈)的过程。在《无他》的结尾,活着的母亲与女儿从亲人逝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决定“要发明,创新,建造。不再害怕以前,不再害怕以后”。在《只要你幸福》的结尾,伊娃和乔纳森在一起,“他们有的是时间来相爱”。但是,就直接的阅读感受而言,创伤的最终治愈,似乎显得不那么具有说服力,治愈的力量与创伤的力量,两者不具有对等的强度,不论是《无他》中的母亲还是《只要你幸福》中的伊娃,仿佛都是随着文本的推进,而无来由地醒悟了、起床了、充满了新的力量了。这种不对等感,正是因为创伤本身被从个体的具体的生活背景中剥离出来,变成一个先于文本存在的、绝对的起点,并且被不断地强调、吟咏。反倒是创伤没有被最终治愈的《他们把她留在那儿》一书,显得更为合理与连贯,也具有更大的叙述冲击力。但是,在“80后”作家的创作中,保留创伤的文本毕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