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文学对话
们当然也永远不会来到我的笔下。“80后”霍艳:“80后”这个口号叫了多年,我认为用代际处理问题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我一直在想一个乡土经验的年轻写作者和你这种梦呓般的写作,怎么能放置在同一个概念里讨论。我们是应该就这么接受,还是要提出更加细分的方法?张悦然:不管怎么细分,任何归类都有笼统和不够准确的倾向。对于这个类别的一些先入为主的印象总是会落到每个作家和每个文本上。它可能带来的误读和成见会更多。想来真是有些吊诡,“80后”自走入大家的视野中,就一直在强调“自我”和“个人”,可是他们却一直受到标签和粗暴归类的困扰,始终无法脱离“80后”这个集体。不过我觉得也好,这本来就是“80后”最需要面对的课题,也是他们的使命,亦即如何把“个人”从集体中分离出来。霍艳:“80后”一直是个人书写,碎片化表达,源于我们独生子女的现状,和集体的疏离,但读者跟文学界更认可的是一种全景化的表达。你是否做过这样的尝试?更野心地想要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