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学域与观念交易
是东西方文明交易共融的最佳国度,因其资源丰富而被作为大国之博弈平台,不仅因各大国之强势迫来而深受灾难,同样也由此带来了西学多维的文化层面可能性。面对种种可能,近代中国的知识乃至政治精英都在寻求着现代中国建构之路,以郑观应为例,“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揭露了知识探究最后会在现实场域博弈的利益争夺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可能,德国崛起的经验似乎也验证了此理,不过现代大学标志性人物,德国的洪堡要求国家“不应就其利益直接相关者要求大学,而应抱定以下信念:大学倘若实现自身目标,那也就实现了、并且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而这样的收效和影响的广大,远非国家之力所能及”。作为学者的费希特也给我们界定了与此理念相似的“学者的使命”(EinigeVorlesungenüberdieBestimmungdesGelehrten),并表述道:“我的本分就是把我这个时代和后代的教化工作担当起来:从我的工作中产生出未来各代人的道路,产生出各民族的世界史。这些民族将来还会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