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艺术史研究中的文献、图像与理论关怀

的第一章中,薛龙春对明中叶苏州文人的社交空间、方式与趣味做了细致的铺垫,就书法的趣致而言,弘治至嘉靖间的吴中书坛涌动着野逸、古拙的冲动,而声名耸动一时的大诗人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书法趣尚也应对王宠有所触动。在诗歌创作上,王宠对于李、何等人的作品非常崇拜,他身边有不少友人与李梦阳都有直接的接触。在本书的第三章,薛龙春又详细勾勒了王宠贫贱的生活状态,为了摆脱贫困,王宠屡应科举,却八试皆北,导致严重压抑的心理。但他又借“山人”身份极力掩饰对于现实名利的追求,在很多情况下,他将自己打扮得十分矜持,甚至可以谈得上做作,以压抑内心的愤激与不平。作为其心迹的一种表达方式,他的书法深深地打上了其心态的烙印。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传达给人们优雅、含蓄、超脱的审美感受。不过作者在这里指出,这样的风格特征并非王宠心迹的自然流露,而是一种公众形象的主动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宠的书风特征乃是其人生的一个面具。从本书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