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艺术史研究中的文献、图像与理论关怀

《兰亭序》原本至今阙如,倘若没有唐代以来的各种摹本、刻本、翻刻本,以及相关的传说、画作的渲染,《兰亭序》绝无可能成为中国书法史上首屈一指的经典作品。薛龙春通过若干例证指出,在清人的著录、收藏与题跋中,所讨论的王宠作品有相当数量都是伪作,这些伪作有相当一致的风格特点———净洁、整饬、温和,尽管这样的风格与“以拙为巧”相去甚远,但远谈不上拙劣,在王宠传世作品数量不多的情形下,这些伪作意外地成为王宠研究的中心,也间接地促进了王宠声名的建立与传播。如果不是借助这些伪作,王宠这位早逝的艺术家或许早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但也有相反的情况,比如明代永乐年间的解缙,明末文人已经指出流传的解缙草书大多伪作,不过,这些伪作水准低下,于是在后世的读解中,解缙成为“纵荡无法”“镇宅符”的代表。尽管后来的研究者一再为解缙辩白,却很少得到其他学者的同情。以上我们对《雅宜山色》一书的研究特点及其价值作了粗浅的解读,在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