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研究中的文献、图像与理论关怀
别?薛龙春在这本书中,不仅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载体对书法表现力的影响,以及人们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解读方式,也指出木板气与金石气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只不过在艺术评论中,人们常常根据书家的信仰、气节、身份、取法途径,轻而易举将一些相应的术语加诸所批评的对象,而未及对其间的复杂性、不对应性作更为细致的分析。本书对于王宠的小楷伪作也有所涉及———这是王宠伪作最集中的部分,虽说作者花了大量的精力进行辨伪,但很显然他并不打算仅仅为读者提供鉴定学的某些结论与方法,而是提醒读者思考,伪作是不是毫无意义的。这里所说的“意义”,并不是史料学方面的,而是说书家艺术史形象的建构中,它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分别会是什么。在古代书法史中,许多书家(尤其是早期的)有名声却无确凿的作品传世,像我们所熟知的秦代李斯,汉代蔡邕,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这无疑也间接影响了这些书家真正的书史声名的建立。王羲之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