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考古场域的人类学之眼

分成几个不同的区域,认识到“这个地带不同亚区的文化属性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各地区的发展轨迹在变化方向和幅度方面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但总体来说,不同地区发展轨迹正逐渐趋向一致。”(P51)对于这种“逐渐趋向一致”,作者在第三章“是经济原因吗?北方地带的经济及政治进程”中提出了一个假设。很明显,吉迪在这里运用了政治-经济学方法,这种方法自上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开始便已在西方考古学界广泛应用,形成自身对于考古学、古典文化和社会的融合性认识。通过谷物以及动物性资源消费方式变化的分析发现,在北方地带东部,公元前2000年晚期至公元前1000年初随着“新型的驯化动物,如绵羊、山羊和马在这一地区的遗址中被发现”(P70),该地区的畜牧经济才开始逐渐发展。与此同时,本书作者还引用了美国人类学家萨尔兹曼的看法:“很多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方式的社会甚至是高度游牧化的群体也从事一定程度的农业生产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