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考古场域的人类学之眼

”(P78),这不但更新了我们对游牧群体的刻板印象,同时也启发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骑马很可能是畜牧生活方式兴起的结果,而非畜牧专业化发展的原因;畜牧业经济可能是为了抵制来自定居人群强大军事压力而采取的政治策略。迁徙,尤其是游牧人群的流动,可以视为某种形式的政治对抗。”(P80)从经济类型的转变,政治组织的变迁,通过考古材料的分析,我们获得了一种动态的视野———文化(北方草原-林地生计方式)对结构变迁(定居人群压力)的适应(发展出畜牧经济),当然,作者也提到了气候因素(但认为这并非主因)。同时,也提示我们,从这种政治———经济视角来审视考古学材料,将会帮助我们跃出“所见”的遗存的局限,获得更具“整体性”的观点。接下去,作者在第四章中通过对这四1个北方区域“身份标识及其表现形式”的比较得出结论:“从公元前1千纪开始,北方地带与黄河及长江流域人群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服装与服饰的风格上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