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考古场域的人类学之眼

,也体现在影响人们思维与行动的世界观上”(P125)。尽管作者没有对这种变化提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但他在第五章中提到了一个长期存在但一直为中国研究者所回避的问题:跨区域的文化联系。这个被概括为“本地起源论”和“文化传播论”的观念之争(随着分子人类学成果的出现———这点作者没有提到)开始呈现向后者松动的迹象,吉迪综合其他研究者的观点提到,“从事这项工作的学者并非要重建旧的‘文化传播论’模式,而是要研究当地与外界之间交往所带来的影响,从而重建世界的复杂化历史进程”(P130)。相比之下,本书的结论相对薄弱,甚至又回到了“华夏”和“草原”分野的传统问题上,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因为受制于这一二分法背后的价值取向。尽管如此,本书在方法论和理论视野上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启迪,其意义和价值都要高于同系列“文明历程经典译丛”中早先出版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狄宇宙教授《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一书。启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