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考古场域的人类学之眼

发与不足本书优点和缺点一样显而易见,其最大的优点与其说引入了西方学界业已流行甚久的“政治-经济”观点,毋宁说,是突破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对自身文明起源“本地起源”的偏执追求。当我们有意识地纠正这一问题后,便能接受吉迪用政治经济学观点,对中国各地考古材料的整体性分析。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农业经济向更专业化畜牧经济的转型发生在迄今3000年前左右的时间里;其背后来自定居人群的压力与我们原先对游牧文化的想象正好相反。同时,文化各个表征之间建立在经济类型上的联系,也超越了传统上将其划分为不同社会阶段(如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的机械分类。这些都给中国考古学及史前社会研究者提供了充分的启迪。当然,这些启发背后的不足之处也同样明显。这本英文原版于2008年的著作,确实集中了国际学术界对东亚北方社会最新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受传统上“长城南北”二分关系的束缚,以及对中国早期文献的有限认识,实际上,仍然无法更为准确地认识、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