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后知后觉者中的先醒者

常重视的宋朝,士大夫在主动维护科举制的同时,也在基层进行宗族自治的建设。在该书第21章,福山解释说“也许因为中国社会如此重视家庭,国家建设者认定,他们的特别任务就是在政府中杜绝腐败根源的家族或裙带的影响”。但这恰恰忽视了中国社会对家族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统治者有意推动和维护的结果。只看到“尊贤”而看不到“亲亲”,只看到“忠”而看不到“孝”,看不到中国处理“忠”“孝”冲突的诸多制度实践,就无法全面地理解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福山和韦伯虽然各执一端,但恐怕都存在片面化的问题。《起源》把中国作为国家建构的经典例子,认为中国国家的发育成熟远远早于西方国家。福山也有意把对中国历史的论述放在前面,仿佛西方道路是对中国道路的偏离,这在叙述模式上与马克思、韦伯等经典作家恰恰相反。对于中国学者来说,这看起来是一种更为“友好”的叙述模式。但是,叙述模式的突破并不等于理论上的突破。在福山看来,中国虽然有强国家能力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