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的文化形式与阶级意识的危机:工人阶级文化再思考
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11
反抗的文化形式与阶级意识的危机:工人阶级文化再思考
共3页
将民族志方法引入马克思主义传统,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并非首创。恩格斯早在1844—1845年所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便已运用这种方法来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和政治意识。20世纪英国文化研究承续了这种民族志传统,而其关注点则主要集中在工人阶级文化。譬如威利斯深受影响的霍加特的著作《素养的用途》(The Uses of Literacy,1957),便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不过,即便置身如此深厚的政治经济学的民族志传统,威利斯的研究仍然显示出突破性的学术贡献。尤其是他对工人阶级文化内在的复杂性与悖谬性的探讨,更是创见迭出,启人深思。本文试图借助这些探讨,重省工人阶级文化的现实境遇与未来可能。一、反抗的文化形式与阶级身份的再生产在《学做工》中,威利斯分析工人阶级文化的核心概念是“文化形式”。要理解这个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