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今天如何来写《学做工》?


          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11
          今天如何来写《学做工》?
          
                    共2页
                      自保罗·威利斯1977年发表《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以来,30多年间,不仅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民族志方法也经历了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整体主义方法论等的多重洗礼。本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细致传神的民族志描写,这也是本书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则是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论提升。很少有民族志能把个人访谈、小组访谈的材料组织得这样精美。它们读起来像经典戏剧台词,极大地增强了学术作品的可读性,这可能与作者早年在剑桥学文学的背景不无关联。单就这些访谈材料,读者也能大致明白作者在观察什么、想说什么;也就是说,他保留了材料本身的相对完整性和原汁原味的魅力。他向我们展示的“小子们”的所思所想所行,与中国中小学班级里那些不听话、爱闹事的“小混混们”非常相像,读起来充满亲切感。不过,这部文化研究领域里程碑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