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利,但非全部:以更宽的历史视野理解革命中的农民
识而言,就众多研究对中国传统农民性格的一般描述看,毋宁说“忍耐、守旧”等更是其主要特性。实际上,学界关于农民的研究是颇为丰富的,即使局限于中国农民,相关的研究也不在少数。梳理这些“农民学”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农民本身是十分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不止来自于地域、时代的差异,也来自于文化、心理,乃至传统的歧异。经济学及社会学的研究,阐释了“道德小农”与“理性小农”的不同侧面,前者认为农民的行为遵循一定的道德伦理标准,“道德小农”肯定传统价值中的生存权利和礼尚往来,认为地主和农民形成了一个庇护网结构。在家族观的影响下,农民的经济行为具有某种道德性;而后者则采取了与小农的道德经济学截然不同的解释,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农民亦进行成本收益的精密算计,他们的行为是建立在经济理性的基础上的。回到中国农民,我们实际上很难精确区分他们是属于哪一类的,在某些方面他们体现出道德的一面,比如注重亲情,强调互助;但同时,他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