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阅读塑造民族

、接续,而缺少开创、突破与更新?其次,藏书文化打下“私”的烙印,阅读垄断进一步降低了知识流通的活力。我们虽有浩如烟海的典籍,震惊世界的鸿篇巨制,但帝王到普通读书人对阅读的巨大私心一直如影随形。收录中国明代之前的图书文献近八千种的《永乐大典》仅成三部,只满足了“九五至尊”一己的阅读之愿,随后损毁散佚,成为文化史上无法弥补的损失。帝王的阅读特权对整个社会的阅读文化产生了消极的示范意义。绝大多数藏书家都设置了“概不外借”“传男不传女”的种种家规,虽然他们垄断了书籍的阅读权利,却大部分未能成为大学问家。许多珍本书籍在长久的囤积之后,损毁流散于鼠蠹、兵燹、偷盗、水火……阅读功用大打折扣,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更是贡献无多。再次,政府在公共阅读领域的不作为,让国人整体素质越来越落后于西方。藏书家不愿出借图书,背后原因却是无力承担公共阅读服务的责任。虽然中央及各地政府大多设藏书方便官员或士子阅读,但数量极其有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