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主义”,或思想主体的焦虑
主义与后殖民主义之外的选择·导论》)因此,必须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来重新审视当下中国、中国和西方(间)的知识生产问题。“汉学主义”理论立足中国的问题脉络,以对话的姿态,谦逊地把自身定位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之外的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案(而不是替代)。那么,究竟什么是“汉学主义”?它是如何在与东方主义的对话中界定自身的?概念的清晰度与可疑性总是成正比的。而“汉学主义”的论者很谨慎地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解说:“汉学主义大致上是西方人在与中国交往中处理各种中国事物并理解纷繁复杂的中国文明时所构思并使用的一种隐性系统,其中包含观点、概念、理论、方法、范式。”“对中国的观察﹑中国知识的生产以及对中国的学术研究都受控于一种内在逻辑,它常常以我们意识不到的方式运作,因此,汉学主义在根本上是一种中西方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中的文化无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汉学主义”是一种流动的心态,有两种表面看似对立,实则共享了同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