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谁的非虚构?什么样的现实?

,写给美国读者看的,关于中国女工的“非虚构作品”,中国读者感叹道:“你只是没有察觉出自己有多么主观”!大量的批评集中在一种后殖民的逻辑里,即这本在美国取得了广泛成功的作品,完全满足美国中产读者对于中国的心理预期。一方面张彤禾匠心独运地选择了东莞作为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隐喻。张彤禾写道:东莞是个未完成的城市,一切都处于正在成为另一件事物的过程中。(第21页)我开始喜欢上东莞,这地方似乎足了劲要把中国最极端的一切表现出来。拜金、环境破坏、腐败、拥堵、污染、噪音、卖淫、不良驾驶、鼠目寸光、压力巨大、拼死拼活,杂乱无序;如果你受得了这儿,那到哪里你都能受得了。(第29页)因此,东莞是一个充满历史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它曾高调地反对外国势力出现在中国,另一方面又偷偷摸摸地向它敞开怀抱。每个中国学生都学过虎门销烟,但是从这个任何历史课本都没提到过的太平手袋厂……现代史开始于一个手袋厂。(第32页)寥寥几笔,完成了
<<上一页  下一页>>

tspl20140108
tspl20140108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