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谁的非虚构?什么样的现实?

的利益诉求与变革要求,是未来的改革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题中之义。在梁鸿的“南辕北辙”里,包含的是两种主体的摩擦与差异:日渐稳定的城市中产者及其他们所信奉的理性、守法的体制内变革,与日渐崛起的中国新工人们要求全面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冲突。有意思的是,对于打工者主体性的重视,对于他们劳动与创造的强调,在一位华裔美国记者张彤禾的作品中,意外得到了充分显示,却引起了更广泛的争论与几乎众口一词的批评。张彤禾,前《华尔街日报》驻北京记者,在纽约郊区长大,作为二代移民“是班上唯一的华裔”,毕业于哈佛大学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她的丈夫就是近年来以《寻路中国》《江城》等纪实性的关于中国的作品而迅速成名的美国人彼得·海斯勒,中文名叫何伟。张彤禾的这本《打工女孩》亦是作为她丈夫何伟作品的同系列图书出版的。和梁鸿“非虚构”如出一辙的,在“译文纪实”的标题下,作者的身份、观察的立场,受到了广泛质疑。作为一本由美籍华人新闻记者
<<上一页  下一页>>

tspl20140108
tspl20140108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