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与中国的未来
基础。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中,劳动者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劳动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劳动人民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在政治上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经济上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当时的贫富差距受到严格限制,社会相对公平。国家社会主义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度的中央集权,抑制了基层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任何社会变革方案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场涉及亿万人民切身利益的最复杂的社会变革,更加不能唯意志论。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长年战乱使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刚刚翻身解放的中国老百姓显然并没有足够的思想觉悟水平,能够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特别是农民,满足于“耕者有其田”的小农梦想,不想再前进一步。基于对这些条件的认识,中共领导层原本并不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是希望在较长的时期内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典型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