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带灯》:未曾透亮的盲区和误区

读者和图书市场的口味与需求?何以上访、维稳等这样重大而敏感的社会问题,在贾平凹笔下,竟然如此风平浪静、轻飘飘地滑了过去,仿佛现实中国的上访、维稳事实原来也不过如此。是我们耳濡目染的令人惊悚的现实不是事实,还是小说家们太善于讲故事?为何文学艺术明明在描写现实而结果却远离甚至背离了现实?小说家们究竟是应该站在底层关怀的角度还是要扮演粉饰现实、小骂大帮忙的帮忙、帮闲角色?三、琐细美学的神话,或者迷思多年以来,除了对乡土中国的持续书写,贾平凹在叙事艺术上也一直惨淡经营,求新图变,成绩蔚然可观。《带灯》同样如此。比如在整体框架上,小说共分“山野”“星空”“幽灵”三部,效法的正是传统文论所讲究的“凤头”“猪肚”“豹尾”的经典布局。再如,“萤火虫”“虱子”等核心意象的设置,对于主题的深化和意境的提升,以及简劲质实与优美柔媚兼具的语言风格等,可以说,这些都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但是也应看到,《带灯》同样存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