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假如保罗·奥斯特成为讽刺家

生嬗变,随着大幅度的拉伸移位,破绽也渐渐地显露出来。莎士比亚熟谙各式技法,偏爱在文本中试验隐喻、象征及其他各类修辞技艺,可惜,有的时候他的意图过于明显,对符号的迷恋恰恰损伤了小说的完满与自足。马蒂根曾在小说中转述过幼蝉的成长故事,通读完全书,这个一语成谶的寓言就显得有些苍白,它像一个解谜游戏,外在于小说,漠不关心地与马蒂根起伏的人生平行,等着我们在散场后的恍然大悟与亡羊补牢的解读。但我得说,这种手法心机太甚,过犹不及。《梦想继承人》的后半部分性情大变,熟悉保罗·奥斯特小说的读者也许会欣赏莎士比亚的这种新节奏。弗尼瓦尔留给安迪一本关于蒙田的研究著作,它在参差的行文中与马蒂根的人生形成了有趣的互文照应,这种以正典来观照自身的做法正为奥斯特所喜好。安迪在追溯马蒂根的个人传奇时,兼带着回忆起自己与父亲的昔年时光,而作为儿子的马蒂根与嗜赌的父亲的那种陌生感,以及作为父亲的马蒂根与女儿之间的疏离与误解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Z > 中国图书评论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