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现当代“叙事模板”的“知识考古”:评析安德鲁?琼斯《发展的童话:进化论与现代中国》
“野蛮”于一身的上海和内地,也有幸参观了一个乌托邦“文明境界”。琼斯认为这样的小说离不开维多利亚晚期的社会文化。彼时,正逢进化论思想蒸蒸日上,各色各样营造“时间皱褶”的叙事手法在英国和美国涌现,一个“进化模式历险小说”文类随之形成。H.G.威尔斯在1887年出版了《二十世纪传奇》,随后在1895年出版了《时间机器》。爱德华·贝拉米(Edward Bellamy)的《回顾:2000—1887》对中国“进化模式历险小说”的形成,影响最大。在该小说里,一个富有的波士顿居民沉睡百年,醒来在新世纪。主人公以新旧对比的方式批判读者所处的“旧时代”,成功地引导读者憎恶实际上的“现在”,赞同作者所给出的未来。而实际的进化过程,作为历史叙事里面最不该缺席的讲述,则被作者通过由催眠术造成的百年沉睡来巧妙地抹去了。晚清著名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 1845—1919)翻译了贝拉米的这部小说,让康有为、梁启超等学到了直接从黑暗的现状穿越到乌托邦未来的写法,巧妙运用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