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书库

忠佑羊城千百年 商都城隍又重光:记广州道教都城隍庙

作者/责任者:蒙耀武,甄炳昌主编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广州民族宗教》

。他们认为护佑人们生活生产秩序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城隍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城隍是保国护邦,主掌冥籍之神,统领一地之祸福赏罚,风调雨顺。城隍的神职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累积,代表了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也见证了历史社会的变迁。
    城隍庙最早见于典籍记载的为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建的芜湖城隍庙。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则形成于南北朝,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唐时全国各地城市都普遍建起了城隍庙。《太平广记��宣州司户》记载:吴地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还有记载:朝廷地方官员上任,首先要到城隍庙祭拜城隍。唐开元五年四月初二,宰相张说祭拜城隍祷文中称:希望“庶降福四筈,式登百谷,猛兽不博,毒虫不噬”。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并列入国家祀典。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正式下旨封城隍为王,并按行政区划将城隍等级化。自此,城隍由自然神演化成为人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书库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