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观音诞习俗
作者/责任者:冯沛祖著
索取号:B949.92-50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慈爱人间》
“赐福”。庙内人山人海,烟如浓雾,熏得人几乎流眼泪。庙外搭棚打醮,或在庙之左右两边空地建竹棚戏台,搭小楼设座位,演戏酬神,大唱八音(八音是以坐唱粤曲为主的曲艺表演,兼带杂耍性质的“钹花”表演。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农村,主要为迎神赛会和生辰喜庆作演唱);当时看戏一般不用购票,称为通地堂。或延请瞽姬,演唱全本木鱼书《观音出世》。诞期,信众整天吃素。
广府妇女有“拜观音案会”的,成群结队到庙堂上香,晚上在“案头”家饮素酒,活动持续三天,摆神供,演酬神戏,做法事等。广州城街头巷尾也有街坊集资请盲公唱木鱼《观音出世》等。木鱼歌,简称木鱼,广东曲种,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特别为民间妇女喜爱,广为传唱,清代尤盛。木鱼书是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木鱼歌唱本,其唱词是七言韵文体,半文半俗,多属长篇,每篇分若干回目,通常第一回目是介绍全书梗概、人物和背景,以下逐回铺陈故事,最后一回终结。今已少有演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