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清代广州府消防
作者/责任者:陈泽泓主编
索取号:K206.6/12/39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文史纵横》2010年第3期
随着岭南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消防制度和设备亦渐趋完善,不过古代消防器具的效率比较低。笔者从乾隆年间南海九江墟《重建合墟公所碑记》看到,当时各街各社置备的救火器具只有长钩、水桶、灯笼、水缸、水筒。用于射水的“水筒”是传统的中国唧筒,以金属或竹竿制成,放在水桶中,以手推压唧筒活塞,把水唧出来,出水量和射程都难敷扑救。
乾隆以来,珠江三角洲心腹地带的顺德、南海、番禺等地经济社会发展达到鼎盛,兼得外洋风气之先,消防设施和制度大有改观,在全国起了率先示范的作用。近代珠江三角洲城乡从西洋引进了喷水救火机器——手压式水泵。
最先使用喷水机器救火的是德国。1518年,德国金属工匠安特尼布拉特纳受莫格斯堡市的委托,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消防车”,是装上轮子推行的手压式水泵。今天只有在博物馆才能见到这种“消防车”。广州博物馆收藏了一部“真庆宫”(可能是某道观)用过的消防车,木制的车体,下有四轮,车中安置水泵,有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