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清代广州府消防
作者/责任者:陈泽泓主编
索取号:K206.6/12/39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文史纵横》2010年第3期
水枪同水泵接驳。人站在两侧用手压水泵的杠杆,高压水柱就从水枪射出来,这种机器的雏形就是上述的西洋消防车。旧时广东人给这种机器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水车”,水枪又叫“喉笔”。
从现存文献记载看来,最先引进西洋“水车”的是佛山。清代佛山是“天下四大镇”之一。五方杂处,人烟稠密,工商业发达,铸铁、陶瓷、纺织和纸品加工等行业,特别容易招惹火神光顾。纸业和爆竹业最集中的福禄大街,就是火灾频仍之地。 清嘉庆十二年(1809)福禄大街一次大火烧了百多间店铺,佛山商民捐资从省城广州的洋行引进了西洋“水车”,设置在佛山的十五个街坊和会馆(清道光��《佛山忠义乡志》卷八“水柜”)。负责消防事务和保管“水车”的民间机构叫“水车公所”。据约略统计,佛山曾经有二十多处“水车公所”,分布在镇内各街。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城乡改造进展神速,“水车公所”已经难觅踪迹。笔者在顺德龙江世埠南福大街见到一处保存尚好的“水车公所”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