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为了激荡万千男儿的尚武精神,他做了并不擅长的事情,就像口吃的国王,演讲时磕磕碰碰,却字字真诚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B14

来,要改变这种面貌,就要在粤剧创作中融入彼时民族最需要的尚武精神。
  梁启超的这种戏剧观,也体现在他对昆曲《桃花扇》的痴迷。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写道:“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
  梁任公此时的老泪纵横,未必是对“高皇帝”有多深留恋,更多是身处朝代巨变的洪流中,文人对国家前景的担忧,与自身命运的微茫感。正如陈寅恪悼观堂先生挽词中所提及的梁启超——“清华学院多英杰,其间新会称耆哲。旧是龙髯六品臣,后跻马厂元勋列”,梁启超是深情而理智的。从拥护变法到护国讨袁,他一直尊重历史前进的轨迹。一旦呼吸在《桃花扇》的悲剧性中,便与孔尚任心血同热。
  1925年,梁启超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