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惆怅的程派唱腔,竟在南音粤讴里寻得到踪影,那是罗瘿公甚少向外人道的乡愁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B14
臣的郁愤与凄凉——瘿公所著《庚子国变记》、《拳变余闻》等笔记,从中可感其痛心。
最能理解这种落寞的是瘿公的挚友黄节。他为《瘿庵诗集》作序说:“瘿庵之为人若无所用其心者,然亦时有忧生之嗟……瘿公与世可深,而不求深于世。学书可深,而不求深于书。为诗可深,而不求深于诗。至其驰情菊部,宜若深矣,然自谓非有所痴念,则亦未尝求深。”黄节认为,瘿公对一切都无所用心,包括他写诗与关怀戏曲,其实都没有倾注全部心力。但在他玩世的外表下,却不能忽视他的立身之义。
他最知粤讴音韵之妙:
哑比亮更有味,收比放更悠长,
老比嫩更入骨瘿公诗也不总是悲愤,他体现得更多的,是对光阴与时势不可挽留的感慨。如《春尽日》写道:“流光一去真如客,廿四番风廿四年。只賸落花留别思,不成中酒妥朝眠。流莺笑我将春负,芳草撩人当恨传。明日春归向何处,子规声断万山前。”
然而,瘿公任何一首诗,都不及他谈起粤讴时这样断肠。
对于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