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关于古药洲石刻之研究 --对新编《广州市文物志》的商榷

作者/责任者:甄炳昌主编

索取号:K296.5-5/1/1991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羊城今古》总第27期

要员、文人学士在药洲九曜石留下的石刻、诗文等物,见于地方志记载的实在不少。他们为药洲九曜石浚池清淤、植莲种竹、立石建亭之功不可没。若将宋、元、明、清至民国的勒石留名人一一列名统计,可达200余人,见之《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和志书记载的近100人。可是《文物志》第233页,却只引用汪宗衍先生的统计曰:“著录人59位。”其实这是只限于宋人而已,把元、明、清的有关人物都简去,这就不能帮助读者一窥药洲历史及有关人物的全貌。至于文内提及若干人物时,也有失误之处。例如:
    1.“徐琪是袁枚弟子”(见《文物志》235页)。徐琪是清光绪人,袁枚是清乾隆人,他们并非同时代人。徐琪从学于俞樾(号曲园),称“曲园弟子”;而从袁枚学者皆称“随园弟子”。这里是把二者混同了。
    2.“明代正统年间学使张明先。”(《文物志》168页)查明代正统年间广东最高文教官员简称提学,全称为“广东提学道提学”。学使,是清代才有的称呼,全称“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