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关于古药洲石刻之研究 --对新编《广州市文物志》的商榷

作者/责任者:甄炳昌主编

索取号:K296.5-5/1/1991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羊城今古》总第27期

诗之意。根据麦华三的描述:原石酷似鳌鱼,有头、有鳃、有鬐,且作朝天摆尾、张口欲吸之状。现在鳌鱼朝天摆尾已不可再得,鳌头、鳌鳃、鳌嘴也难寻其迹,哪还有丰姿配称“第一石“?故宜仍以”拜石“称之为好。
    五、要注意实地调查
    上文提及一些失误,乃未作实地调查所致。此外,《文物志》说《徐琪题药洲八景图跋》碑共18方,但是现状已非如此。原石早已或折或毁,多有散失。现在嵌存池北墙壁上可见者,只有诗碑4方、图碑2方,另有图碑1方倒伏北墙脚下,图碑1方半嵌墙内,共计只剩下残碑8方而已,另外,说到“药洲八景”命名,最早原是乾隆年代一位状元吴鸿首倡的,每景还有七律诗一首。徐琪是后继者罢了。《文物志》只列出徐琪命名的三景:“校经晴日”、“光雾延辉”、“环碧新阴”;其实还有:“仙掌寻诗”、“芝簃垂钓”、“书台平眺”、“补莲消夏”和“鸾藻联吟”。倘志中补齐八景名称,也许有助于园林专家研究药洲九曜石作参考。至于石刻总数是多少,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