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路清式建筑物考证 -- 兼述清代广州普济院
作者/责任者:陈泽泓主编
索取号:K206.6/12/44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文史纵横》总第44期
可判断此建筑物不是广东钱局的建筑,而是普济院的建筑。
然而,问题至此并未全部解决,即为何在同一地点出现普济院、女老人院、救济院不同地名称法,尚需查证。
三、证名
机构称名的问题,终于在志书中得到解答。
《广州市志��民政志》“社会福利”编“社会福利事业”章中记载,“普济院在东门外黄华寺址(今钱路头),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广州知府郭志道倡议创建,收养贫苦孤寡女性老人。道光五年(1825),收养老妇1062名,每月定期发放口粮,平时听任自由行乞。民国建立后改名女老人院。民国13年(1924年),收养老妇600余名,每月发放口粮,日间仍出外行乞”。该志还记载了在大东门外校场东(今东川路)有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收养贫苦老鳏夫的普济堂,民国后改名男老人院。民国17年(1928),男老人院、女老人院、瞽目院等合并,称为广州市贫民教养院。至民国20年(1931)贫民教养院又分出惠老院、健济院。惠老院设于原男、女老人院内。民国22年(1933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