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明清石湾陶艺与中国绘画

作者/责任者:毛萍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佛山大学学报》1994年第10期

品中,就时时可见到“曹衣出水”的生动形象。及至唐朝,在天龙山开的石窟造像有很多是“曹衣出水”的代表作。而吴道子,风格技巧更是直接波及雕少。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说 “雕塑之像亦有吴装。”吴道子的弟子王耐儿,张爱儿就以善塑著名。唐代最为知名的雕塑家杨惠之,据说原和多当直子同师张僧爵派的绘画,后来吴道子成为众所周知画家,他便放弃了绘画专攻雕塑。当时人们流传 “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爵神笔路。”画跋上记载,吴道子也能塑。民间陶塑包括石湾陶塑“钟馗”俨然就是吴道子“虫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风格。吴道子对中国雕塑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元明以后,追至近代,民间艺术仍保持绘塑不分的传统。
    古代人物雕塑注重眸子的刻划在顾恺之之后才比较常见。魏晋前,中国人物雕刻的代表作当属秦“兵马俑”与汉陶俑。秦兵马俑以气势给人以深刻印象,人物面部的塑造不重眸子的传情。汉代陶俑更是不重五官面貌的精细摹写,只强调动态的刻划。汉代陶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