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明清石湾陶艺与中国绘画

作者/责任者:毛萍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佛山大学学报》1994年第10期

双梅耳瓶,一面绘山水,另一面题书“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川。
    明清石湾独立的艺术陶大体可分为动物陶与人物陶两大类。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石湾清“仿钧釉猫头鹰”,手法简炼概括,翅足略具形体,不分羽毛,皆大涂大抹而成。极似国画中不作勾勒,点簇晕染的水墨写意。又清光绪年间石湾传世作品“素胎鹰”,瘦骨劲节,羽毛稀疏,通体不施任何釉彩,素胎烧制,一如清初八大山人禽鸟画,又如郑燮之瘦竹,苍劲清郁孤高奇逸。素胎刻划是石湾极富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作胎骨的陶泥要精炼巧配,烧成后质地细腻,呈黑色或红褐色,清淡雅致,俗称“市柿胎”。若在胎骨上,用特制工具压或挑出鸟兽的羽翎皮毛,便称“胎骨起毛”。此种手法所作鸟兽,羽毛纤毫毕现,颇似工整细致的工笔画。
    明清石湾独立的人物陶不如近代那么繁荣。创作题材,艺术技巧都还处于萌芽期。尽管如此,仍可见出中国绘画的影响。大凡论述石湾陶艺的著评家们,无不公认石湾陶艺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传神。这种传神尤其表现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