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略论岭南移民及其对岭南陶瓷发展的推动

作者/责任者:申家仁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州的陶瓷业历来十分发达, 所以, 这些地方的南下移民中, 自然包括有很多陶瓷工匠。元末明初以及明末清初, 长江流域人民和闽赣“客人”再一次南迁大埔, 这就为大埔的陶瓷生产积蓄了雄厚的技术力量, 于是瓷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成为粤东重要陶瓷生产基地。大埔最早生产的青釉瓷, 釉色与笔架山宋窑器基本相同; 仿龙泉釉瓷带有浙江枢府窑风味; 青花瓷带有江西窑青花的特点, 这都表明, 大埔的瓷业发展与移民输送陶瓷人才是分不开的。
    香港新界大埔碗窑青花瓷场的创办与中兴, 更是明显与移民息息相关。大埔碗窑窑场前期是文、谢二姓经营管理的。据说, 文姓人是文天祥同辈兄弟文天瑞后人, 原籍江西吉水县,于元末明初时辗转迁徙至现在的新界大埔。江西是陶瓷业发达的地方, 吉安、吉水一带的制瓷技艺也相当精良, 文姓族人中不乏懂得烧制瓷器的工匠, 所以明代此窑的产品的工艺水平和装饰艺术, 带有江西青花瓷器的风格, 质素也较高。碗窑位于海边, 清初受朝廷迁界令的影响, 文谢二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