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略论岭南移民及其对岭南陶瓷发展的推动

作者/责任者:申家仁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霍氏, 原籍山西, 南宋时迁于南雄, 宋咸淳九年( 1273年) 再迁于佛山石湾”, “霍氏三世祖原山公烧缸瓦窑一座, 土名莘村岗, 窑名文灶”[ 6]。
    饶平九村烧制青花瓷器的历史, 当地工人传说有400年, 是江西瓷工南下传技的。九村瓷器的特征均见于明嘉靖时期江西乐平窑场遗物, 饶平九村古窑址的时代, 北部内山较南部外山早, 这说明是由北向南发展的, 首先是北方移民发展起来的。九村窑址中二三期青花瓷器全是“沙足”。明代青花瓷的“沙足在江西乐平窑址中也有发现, “沙足”的起源可能在江西,广东地区的“沙足”只是这种技术的推广所及[ 7]。1982年广东考古人员在九村老窑坷窑调查时, 发现有一座清代末期窑工供奉其来自江西祖师的小庙[ 8], 证明饶平制瓷技术确实是来自江西的。
    大埔窑的兴起也是与移民有密切关系的。宋末元初, 浙江、福建、江西的大批人民迁移到了大埔、梅县一带。潮州军民的抗元斗争失败之后, 潮州一带的难民顺着韩江逃到大埔避难。
    我们知道, 浙、闽、赣三省和潮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