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饮食消费与民俗文化

作者/责任者:陈伟明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一、主食与副食的生产消费
    主食,是指维护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与生理活动最基本的食物与食品,它很大程度上是受主粮生产的制约。中国地大物博,以农立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以五谷作为主食,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能量与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而华南少数民族地区,则受社会地理条件的影响,主粮主食的生产消费,则显示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内容。
    首先是主粮主食消费长期不足。华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年降雨量为1000至2000毫米,气候温暖潮湿,地下水位高,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以水田为特色的农业生产区域。主粮主食当以稻米为主。而另一方面,聚居于山区丘陵地带的少数民族,农业开发相对较迟,农业生产方式仍十分落后,主食常显不足。宋代广西某些瑶民地区,“山谷间稻田无几,天少雨,桂种不收,无所得食。” 虽然自唐宋以后,杂粮种植逐步在华南地区推广。如北宋淳化四年,政府诏令“岭南诸县,令劝民种四种豆及粟、大麦、荞麦,以备水早。官给种与之,仍免其税。内五种者,以官仓新贮粟、麦、黍、豆与之”。但是,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43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