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商业活动与民俗文化
作者/责任者:陈伟明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3期
法,实际上也是古代华南少数民族商业民俗文化特色的体现与结晶,对于公平交易还是具有相当的保证作用。所以在少数民族内部的集市贸易交易中,商品交换相对还是较为公平合理。如清代宁明州,“乡勇赵秀溪等乃开设牛墟于城外之东北方,以便各乡买牛耕种,议收挂号钱。每吴牛四踱,买者卖者各出钱一百文,黄牛每四踱各减钱二十文。其墟期亦照二五八日,又设公秤一架,使一人司之,以称市中交易之货,免致彼此争竟低昂”。对于商业贸易的正常发展,还是起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商业民俗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南少数民族的商业道德观念与商业习惯。也说明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商业经济已经把华南少数民族引进更广阔的社会经济文化空间。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其商业意识与商业行为,不断成熟,不断完善,逐步提高,有助于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高。
<<上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449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