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交通活动与民俗文化

作者/责任者:陈伟明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8年第2期

马岭, “灵山官道经其下,山高耸多石,行者于必下马,曰卸马。”铜船湖, “相传马援铸铜船五只,一横于此,四只将过海征林邑。”又海南琼山, “县北十里白沙津,商舟所聚处也,然浅窄不通大舟,每夏秋多发咫风涛之虞。宋自熙宁中签师王光祖以来累欲穿港而未能,至淳右戊申,咫风大作,夜忽自冲成港,人以为神,因名神应港。”另文昌县石栏港,在“县北一百二十里迈犊都北岭东山下,乱石生出海洋,中阑涨海水,中开三门,商贾舟过最为险要,俗呼鬼叫门。”类似的传说,对于古代华南少数民族交通历史的发展与交通地理环境状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旁证,具有深刻的交通民俗文化意义。
    在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交通民俗文化中,宗教信仰的内容也十分丰富。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文明文化的开发程度古代华南少数民族不得不在出行之时,把平安到达目的地的希望或对亲友的良好祝愿,寄托在天地神灵的保佑庇护上,因而产生了各种与交通有关的宗教文化信仰及禁忌等。如 “瑶俗负物男以肩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