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交通活动与民俗文化

作者/责任者:陈伟明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8年第2期

祈福,忌湿衣入庙云。”又广西地区, “未至横七十里,地名古江,有古江巡检司并乌骤在焉,其地有乌蛮滩甚险,过此未有不心骇魂夺者,其滩有六,延亘三十余里,日鬼持航、马槽、疑壁、龙门、雷壁、三鬼。马槽之险之尤者,泻声如雷。响辙数十里,滩上有马伏波主都纲庙在,门右以铁锁锁木虎,云不锁,则夜出伤人,过滩者必牲酸告庙,又以生鸡血滴虎头。”而且祭拜形式多样,此庙在乌蛮滩北麓因意有纪彰汉新息候马援之功,又称为候庙。 “凡上下滩者必问候,候许乃敢放舟,每岁候必封滩十余日,绝舟往来,新舟必碟一白犬以祭。”时此为水路之神灵。陆路所行,也须拜祭神灵保佑。梧州,有“冯真君庙,灵爽颇著,小青蛇十余金色灿然,尺许,盘结栋宇及待从腰岭间,竟日不动,去来莫如其踪,士大夫经必祷祠下,或云神能遣蛇相护。”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信仰民俗,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祭拜之神,多为公共神,不管何族何人,在交通活动的运作过程中,其宗教信仰的对象及程序大体一致,只有因地而异,并非因族而异,因人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