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跳禾楼”——远古稻作文化的遗存

作者/责任者:费师逊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中国音乐学(季刊)》 1997年第1期

方法, 便可以说明在古代的稻作文化中, 当时确实有此种耕作方法的存在。古代的“鸟田”文化是指于越时代钱塘江滨海地区的沼泽地带由候鸟造成的耕耘种植史实, 后来便形成了稻作文化中的鸟崇拜。鸟崇拜原本产生于稻作文化之前, 但稻作文化产生之后, 鸟崇拜又依附于稻作文化而得到了新的持久的生命力。现在, 我们就从文物源头上看起: 先是在春秋战国时代留下的文物中, 于江苏六合县出土的铜花纹图案上有“鸟田图”, 图中在稻田里有相背插秧的两个农夫, 远处有四只昂首而立的长啄鸟。而田左有干栏屋, 其屋楼上设有神案, 案上安置两罐。楼上下各有三人持禾苗而祝祷。再有, 在绍兴坡塘的狮子山出土了战国初的铜屋模型, 室顶立有图腾柱, 柱上立有一只大尾鸟( 见附图二) 。按牟永杭在《绍兴306号越墓刍议》一文中的说明: 室内“六从皆跽坐于地, 四人为乐师, 另二人双手置于腹上, 似为歌者。”这组人物的活动场面“似宜释作祭祀礼”。我想: 这些应该就是我们今天跳禾楼仪式中演唱禾楼歌的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