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跳禾楼”——远古稻作文化的遗存

作者/责任者:费师逊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中国音乐学(季刊)》 1997年第1期

异, 在下文中再叙。跳禾楼的时间多安排在秋收冬藏时节, 或者就在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前后, 但也有时安排在元宵节, 即农历正月十五。
    一
    化州的跳禾楼又称“禾了节”。禾了, 即秋收事毕之意。粤西一带, 自古以来多为俚人所据, 此地人少地广土薄, 农业一年一熟, 耕作粗放。其禾了节分为大小: 小禾了在八九月, 大禾了在十、十一月, 但并非两造, 只是成熟有先后之分而已。禾了节时, 便将高脚禾楼搭在土地庙前或打谷场上。禾楼的建构材料用稻草、茅草、木条、竹杠等, 形状多为四角形或八角形, 棚中央设楼堂, 楼堂中设神桌、椅子, 其楼堂大小可容二对至四对人歌舞。仪式开始时, 先将禾谷夫人与“田祖”( 有些地方称“田伯”, 并非夫人配偶) 从小庙里请到楼上, 还要请来刘三仙, 即歌仙刘三妹赴会受祭。然后, 家家备肴置酒祭祀, 拜罢, 全村的会宴与各家家宴同时进行, 男女老少分席畅用。入夜后, 男男女女便挑灯跳禾楼, 锣鼓、竹笛、号角等等齐鸣, 而一切行动由巫师以吹奏号角、响起令刀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