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禾楼”——远古稻作文化的遗存
作者/责任者:费师逊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中国音乐学(季刊)》 1997年第1期
、陈九、锄田、钓鱼、判官、监棚歌、送虫、参拜八仙、量棚等十八科。但主持跳棚的是道士。他们引导人们把神像——禾谷夫人与田伯( 即田祖) 从神庙抬入花棚之后, 首先作请神、酬神, 歌唱道: “锣鼓齐声入庙堂, 观音含笑坐堂上, 土地请上雄宝殿, 观音土地保平安……”。从中可以看出, 跳花棚实为跳禾楼的变体, 但其中保存了古代俚人的面具与木偶文化, 而后来又被道教正一派渗入并取得了支配地位。
罗定的跳禾楼仪式中则有特定的神舞, 在祈神项目以后开始表演, 边跳边唱着禾楼歌。舞蹈着的神, 由女巫, 或由男人扮的女巫表演, 而另有男巫师在一旁敲着小铜锣来押拍。由于所祈祷的神是太上老君和刘三姐, 因此歌词多与之相关。如: “老君喽, 祝我子民来岁好喽, 发财喽, 养猪大过牛喽, 六畜兴旺样样好喽, 我神呀! ”舞神结束后便摆开山歌擂台, 其中由男巫师扮演歌伯, 先拜过刘三仙( 刘三姐) 神像再起唱。对歌延续到天明, 甚至可以唱几天几夜。山歌曲调一般采用郁南的《连滩禾楼歌》, 谱例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