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跳禾楼”——远古稻作文化的遗存

作者/责任者:费师逊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中国音乐学(季刊)》 1997年第1期

如下( 叶子绿记谱) :
    郁南的跳禾楼则多安排在中秋时期, 其时正值水稻扬花时节。人们搭起禾楼后, 以粽子果品来供奉神灵, 并聚集在一起唱禾楼歌, 跳禾楼舞。其特殊之处在于: 舞蹈者中的女巫师必由男人扮成, 他们身穿黑衫黑裤, 头戴五佛莲花冠, 肩披袈裟, 两手分别持铜铃与锡杖。另有四人来吹奏锡制的牛角形号角( 约三尺长) 。其余舞者各持谷穗与五谷登上禾楼, 边唱边跳。其舞蹈动作有: 踏足、摆手、摆身, 颇为简易。所唱歌词如: “登上禾楼跳禾楼, 风调雨顺庆丰收, 摇肩齐歌太平世, 众执穗铃唱金秋。”等等。传说是:明朝万历年间, 郁南连滩一带所种的水稻不能灌浆结米, 因而导致连年的饥荒。适逢刘三妹歌仙从广东新兴来到郁南, 于是建议大家用歌舞来感动禾谷夫人, 夫人便以亲身的奶汁来灌饱谷壳, 于是获得了水稻的丰收。所以, 村民便选定中秋时节的水稻灌浆时机来跳禾楼, 以谢祭刘三仙并且祈求年年丰收。跳禾楼活动也是通宵达旦地举行的。综观之, 各地皆一样, 跳禾楼必定由傍晚通过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