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禾楼”——远古稻作文化的遗存
作者/责任者:费师逊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中国音乐学(季刊)》 1997年第1期
子夜到达天明才能完成, 子夜时分是关键时刻所在, 下文中将有说明原由之处。郁南巫师的服饰说明他们不是道教正一派人士, 而是属于喃呒佬之列, 巫师色彩较为浓郁。其活动中特别值得注目的是: 舞者皆身穿黑衫裙,头戴黑凉帽, 脚穿麻鞋, 这与乌浒族人的崇尚黑色有关。乌浒人以黑色大乌龟为图腾, 至今尚在民俗节日中保存着黑色大乌龟( 乌 , 其嘴部有钩, 能以胃鸣, ) 作成对的表演。乌浒人古代在广东与广西交界之处大量聚居, 而以合浦最为集中, 故而郁南一带亦有乌浒文化的遗存。
二
开平各地的跳禾楼与台山各地的跳禾楼是同一类型的。其活动开展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三至十六日, 中秋节夹在其间, 由每天晚上7—9时延续到次日上午7—9时, 并且一定要在半夜子时操演仪式的核心部分——演唱《灵鸡语》, 俗称《卖鸡调》。“灵鸡”相当于傣族的“鬼鸡”, 其实是百越族系“鸟祀”中的“冶鸟”图腾。而百越鸟祀又来自于越与前于她的于夷鸟崇拜。于夷鸟崇拜体现为“皋”字的原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