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跳禾楼”——远古稻作文化的遗存

作者/责任者:费师逊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中国音乐学(季刊)》 1997年第1期

始含义, 即是: 树干上有白鹇立着, 等待着子夜后东方的曙光, 亦即白鸟( 皋雉) 朝日之说。开平、台山一带, 在元宵节时期也举办跳禾楼, 同时还举办一种“灯楼”活动。这是两件不同性质的活动。灯楼一般设在村子的大门楼, 或可在祠堂之内。灯楼的意义在于将族人中新出生的男孩名字写在纸扎的花灯之上, 灯内点燃蜡烛, 灯的四周写上谜语, 用可以拉吊的绳索吊高。于是众人可以观赏, 并可猜谜获奖。族人中所生的女孩是不必悬挂灯笼庆贺的。这一活动反映了百越先民或南迁汉人诸民系到达岭南后在开拓过程中对于家族人丁兴旺的渴望与庆幸。女孩必然出嫁, 男孩必然娶媳, 所以族人的丁口决定于男孩的数目。禾楼与灯楼在元宵节期间多合并来举办。在1996年元宵节间, 我邀请了音律学家吕林岚兄, 一起奔赴开平市四九乡内塘口镇的下讴里村, 采录了该村举办的“跳禾楼”与灯楼活动, 吕兄负责录相、照相, 我负责录音、采访。
    《跳禾楼》可简称《跳楼》, 因为出语不吉利而改称《楼期》。“下讴里”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