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贝丘遗址考古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责任者:李岩 赵善德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南方文物》 1995年第1期
珠江三角洲地区史前遗存以贝丘遗址最具特点.七十年代以来广东考古工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一地区贝丘遗址进行了诸多的发掘研究就其遗存的性质编年、经济类型及与周邻地区遗存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进行了分析阐述,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随着世界及国内考古学的不断发展和白然科学手段的大量引入,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我们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本着这一出发点我们拟就珠江三角洲贝丘遗址与沙丘遗址的相互关系、贝丘遗址的渊源及遗址分布特点、西樵山霏细岩双肩石器等问题作进一步的研讨,以求教于大家。
基本编年
珠江三角洲贝丘遗址的墓本编年是本文讨论问题的年代墓础,有必要先做一简要说明:
第一期:以高要蚁壳洲遗址1为代表,以彩陶圈足盘、夹沙细绳纹圆底釜为特征,根据珠海市后沙湾遗址2的地层关系,蜕壳洲遗址为代表的诸遗存早于第二期,还有东莞万福庵3、增城金兰寺等贝丘4,如将考察的区域扩大至珠江三角洲地区南部沿海,在蚁壳洲之后,第二期之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439871